好店入驻
微信扫一扫打开
入驻好店
发布信息
微信扫一扫打开
发布信息
同城头条  >   >  江阴味道:爊鸡、豆渣饼、扎腻头、粉盐豆、堆花糕团……
江阴味道:爊鸡、豆渣饼、扎腻头、粉盐豆、堆花糕团……
2019年04月12日 22:13   浏览:194   来源:舌尖江阴

 视频:《乡土的风味


杏花春雨江南,古道西风冀北。人们很容易从诗文古词中,读懂南方的精致细腻、北方的粗犷纯朴,却品不出稻米飘香、酒味悠长,而各地的美食习惯更是差异万千。

 

有人的地方自然就离不开美食,被誉为“中国第一村”的华西村也不例外,在有着众多美食之称的华西村,爊鸡却是一绝。今天华西村的吴协平将要做一道乡土名点——爊鸡,取上好的土鸡洗净,去脚,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,整鸡放入汤中熬煮,爊鸡之味全在老汤,老汤中是用“十味香料”熬制而成,老汤色浓、味鲜、汁稠,这是烹煮爊鸡的风味秘诀,大火烧煮,老汤与鸡肉充分交融,待鲜鸡煮至七八分熟,吴协平稍加品尝,对食材、火候、时间以及风味的把控,他早已成竹在胸。


不同的厨房能烹制不同的风味美食,这是中国人的一绝,是最平常但也最为玄妙的一种境界。四十分钟后爊鸡出锅,油汁醇厚、鲜香四溢,切刀、摆盘、最后再淋汁。中国各地对鸡的做法千差万别,但这盘饱含传说故事和乡土之味的爊鸡,却是属于吴协平的风味,更是华西的风味。

 

同在江阴,东乡西乡却在饮食习俗上各有洞天。这几天,天气开始慢慢转凉,西乡璜土镇的曹洪方夫妇俩又开始做豆斋饼了,这种既可以直接食用又可用来煮烧的小圆饼,是用绿豆磨出的渣做成的,因此人们又习惯叫它豆渣饼。豆渣饼是江阴西乡人过节时必备的食材,每逢过节,人们都会买点豆渣饼回家,为平日里油腻的大鱼大肉亦或是清淡寡味的素菜食谱做一些调节,品尝不一样的味道。

 

冬日的清晨,阳光和煦,今年已经68岁的方惠良夫妻俩,要赶在入冬之前把田翻整好,泥土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,来年才能种出更好的蔬菜。对于方惠良夫妻俩来说,中午干完农活,回去烧一顿简易又可口的饭菜,能给下午的劳作提供足够的能量,两人默契地选择烧一锅西乡人爱吃的特色汤品——扎腻头。毛豆与茭白,村头买来的油条,加上百叶,还有必不可少的豆渣饼,这些是做扎腻头的基本食材。

 

由于水土及光照的差异,来自东北的绿豆是磨制豆渣饼的最好原料,上好的绿豆是磨制好的豆渣饼的前提。为了更好的去豆壳,首先用石磨把绿豆磨破,然后是浸泡,由于天气微凉,绿豆要经过六个小时左右的浸泡,才能让豆肉与豆壳剥离,然后竹篮撩起,放入水池中漂洗,反复拍打,让豆壳豆肉彻底分离,一遍又一遍,直至豆壳完全去除为止。


繁琐的前期准备,一点儿也不会让人枯燥,因为最美的风味,往往需要最耐心的等待。新鲜的豆仁已经就绪,泛着鲜嫩的米黄色,让人期待它的华丽蜕变。曹洪方,把泡好的豆仁拿到石磨上,一勺一勺,一磨一磨,浓稠厚拙的豆渣顺着磨道缓缓流下。

 

人们对食物的想象力,超过了食材的本身所具有的形态,对豆渣饼尤其如此。此时,老伴的炉火已经到位,在特制的平底锅上刷上豆油,用水漏斗均匀快速地挤压,大滴大滴的豆渣如铜钱一样,均匀有序的排列着,大小一致,紧密得当。


曹洪方说看似简单的火灶,但如果火候太大,饼就会焦,而小了则显得嫩。对于挤压的力道和锅灶的火候,老夫妻俩是驾轻就熟,几分钟的光景,豆渣饼出锅,豆香四溢,酥嫩松软。


五岁的孙女小妮最高兴的事情,就是吃爷爷奶奶的豆渣饼了。从豆到饼,绿豆的完美转型,给人们平淡的食谱增添了不一样的风味,豆渣饼这种传统老味道,随着时间的流转让它的风味变得愈发醇厚。

 

平凡的茶青豆,裹上极细的盐粒,既没有精美绝伦的卖相,也没有出神入化的烹饪技巧,却无法阻挡人们,对于这种乡土气息十足小食的眷恋。南街上的几家粉盐豆专卖店,是王亚经常光顾的地方,每逢周末下班,在回家途中捎上一些粉盐豆,是他多年来的习惯,黄昏时分,与年迈的父亲就着夜色小酌几杯,配上几碟小菜,时间仿佛静止,虽无交谈声,这样的对饮场景,却是父子间最会心的默契。

 

传统的手工艺大多有着丰富的底蕴和浓厚的礼乐作用,在江阴西乡一带,长辈们用来表达最质朴真挚的祝福,会选用一种装饰性极强的美食饰品——堆花糕团,它的出现为婚礼增添了一丝别样的色彩。大锅里面的水开始翻腾,为了能够按时赶制完客人预定的福禄寿喜,刘辰要抓紧时间做一套堆花糕团。揉粉、搅拌、和面、造型,做成元宝、蟠桃,手法熟练,这是入行多年的锤炼所造就的技艺,上锅蒸,蒸汽的热力将面团蒸熟。

 

仅有面团还远远不够,用五色面做出面塑小人才是关键。刘辰唯恐时间不够,便叫来了父亲一起帮忙,一掐一双眼睛、一拉一条腿、一捏一件紫袍,这是一门有着很深道行的民间手艺。时光在父子俩默契的配合中悄悄流走,从晌午太阳高挂到天色渐暗夕阳西下,父子俩始终只有极少的交流,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,用手中的面塑向我们描述着古老的传说。

 

一个精致的堆花糕团成品需要经过揉面、和面、笼蒸、造型、上色等一系列步骤,对手艺人的技术要求极高,这是民间艺人们匠心的体现。乡村的民间手艺,是江阴这座城市传统文化的灵魂,普通的面团,在艺人灵巧的双手下揉捏翻折,一件件堪称艺术品的小面塑便跃然手中,插入事先做好的蟠桃基座,刘辰的堆花糕团就算做成了,它们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,向人们传达着最单纯的喜悦。

 

一颗豆子、一团面粉、一锅老汤,劳动者们凭借着他们多年的生活经验和勤劳的双手,用简单的食材,点缀平凡的生活,他们将情感融入美食,喜悦或愁绪,让我们分不清他们传递的是旧时的情怀还是乡土的风味。

.

.

.

END

视频出品│江阴市文广新局

文字整理│甲乙丙

头条号
舌尖江阴
介绍
推荐头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