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店入驻
微信扫一扫打开
入驻好店
发布信息
微信扫一扫打开
发布信息
同城头条  >  艺术  >  《雪浪湖》访谈┃画家冯冠群:唯有江南
《雪浪湖》访谈┃画家冯冠群:唯有江南
2021年11月13日 21:02   浏览:1233   来源:真美丽艺术网
微信图片_20211113210129.png

冯冠群,笔名咏江,1960年生于江阴,毕业于常熟理工大学艺术系,现为江阴咏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、英台书画院副院长。出版画集《咏江水墨》等。

 你大约几岁开始学画?

十岁左右的光景,在家人引导下,渐渐喜欢上了画图画就开始对学画有了浓厚兴趣,不过是极简单的事情,小花小草,小鱼小鸟,太阳树木,一点点涂之,伴随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。

 


◎ 启蒙老师是谁?

蔡承明老师。当时他一笔构出人像侧面,至今依旧记得。依稀记得是小学三年级,父亲陪我上了蔡老师的家,转眼几十年过去了,后来就一直跟随他拜师学艺。






▲澄江八景之二、三、五、六、八



你能不能聊聊你当初学画画的情况,老师当时怎么教的?


十几岁,去徐剑鹏老师家,看到他画的画心里想,如果我也能画到这样好该多美啊。大约上初中的时候七三年,就参加了由胡士雄老师开设的工人俱乐部美术培训班,学速写,临连环画,画素描,就这样正式踏上了绘画的道路。分配工作就跟随师傅蔡承明老师学陶瓷彩绘,大部分是工笔画,而且画类极多,就这样接触较广的绘画题材。八十年代初考入了常熟工艺美术职大就读。开始较正规的绘画及理论的教育。了解西洋绘画,研古代画,学习了日本浮世绘。大大开宽了眼界,渐渐明确了绘画的本性和一部分技法,粗粗探索部分哲学与绘画的关系。老师说这句话让我至今追求着“上学是学会怎样去画,而怎样去画是在今后生活中要努力一辈子的事情”。当时国门初开,对西洋文化纸追随对我影响很大,特别是法国的巴比森画派,几位画家的画风,但是我在想画我生活四周熟悉的东西。因为全球化思考的时代中,不得不去思考。学点什么,画点什么。老师仅仅领进门,发展要靠自己了。





他(蔡承明老师)是画油画还是国画?


他是画瓷器上的画,大多数属于中国画吧。他年轻时从苏州分配来江阴的,听他讲是技术支援。


像我们出生社会底层,首先你的画要能够生存才能去发展,所以比较累。贵者要的画你得讨好一点;权者要的画,你得成熟一点;因为他们在思想上、政治上、艺术上要求很高。但他们这个高和我们真正的艺术表现上的高是有点区别的,因为真正的艺术是揭示社会的本质,人性本质的东西。

 


 ◎你十岁的时候就去学画,那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是比较少的吧?


那个年代,几万人口的县城里,当然去学画的小朋友少之又少,因为学画要材料工具,一盒颜色也得花上几块钱,当时父母工资才几十元,一般家庭也不会舍得去买,而且我家里成分和别人不一样,当时的年代也只能守势一点了。父亲让我学书、学画、读文章,现在想来,获益匪浅。

 






让你练书法?


先学的黄自元结构法帖,属于欧体。后来自己又临了点颜体及汉代碑贴,这也算个童子功。因为书画同道,字如其人,画如其情,加上提款写跋,添上几句小诗,更是完善。父亲请当时的尤老师,薛老师来指点,亲手书迹而引之,益之。当然,父亲近年也在练书法,八十有六,这就是最好的老师。

 

▲道德经第二十二、二十三章句



 ◎也就是说你走上绘画这条路还是有家庭渊源在里面?和父母有关系?


对,父亲五二年是常熟师范语文、美术毕业的老师,有能力教育启蒙于我,当时的时态是学工学农,有大量的时间去做点、学点什么的,为此,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。至今,我已近六十岁的人了,家父依旧经常对我的书法,绘画,诗句来意品评一番,你说何乐不为。





 你现在画的这个题材的画和你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?你当时生活在这种类似的环境之中?


就这个题材的画,指江南水乡。这是在求学的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的。祖国山河之宽大,而我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,喝这里的水,吹这里的风,走这里的街,住这里的房,过这里的生活。这一切,就把这里的一切深深记在心里,通过画把它表达出一种家乡的情结,也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。




 ◎ 现在你所生存的这个江南和过去的那个江南相同吗?


问得好,这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之巨大,大家都知道,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,环境的变化,交通、通信、数码及包括大数据出来以后,以前的那种生活节奏早已过去。但我们的生活沉淀,是一种传承,不能这样随发展而一铲而光,现今又有很多人士去做发扬传承的事情,又有很多人士去追求飘逸的江南生活,农家乐、民居、古镇。但这是在大发展的前提下又进了一个层面的东西。这就是时代的烙印。但是人们回味过去的时候,忆想同年的光景,追求当时那种淳朴的江南情节,也许能从自己水墨江南中领悟点点足迹了。





 你面对这个巨大变化的江南时,你会怎么画呢?


首先从哲学层面上来说,我现在想画一种表达我们老祖宗的思想,比如说“上善若水”,“谁能大此桥,以安往来人”等题材,它会沉淀很多东西,也就是告诉后人说,中国文化是什么,那种朴实的哲学道理是什么,“世以耕耘为业,修德行仁为务”,从道德层面去理解并展现在画面之中。


江南有一系列的符号,无论在房子的结构中,桥的外饰上,道板砖块的结合上,甚至庙宇的佛像里,那种图案与形式和我们的风俗习惯有关系,与我们的文化息息相关。

 



 这个似乎也是30,50年前的江南,不是今天的江南。今天的江南,你说的这些东西我已经很少看到了,只有到一些古镇旅游区才会看到,但那个完全是浮夸,再造的。


科学的进步,技术的现代,材料的新型,形式的变化,却不能代替时间给予的那种痕迹。石灰换成了涂料,砖木改成了水泥钢筋,有了自来水,却把河水弄的更脏,有了车少了船,以前江南的宁静已被现代生活取代。民风也变了,在利益面前谁顾得了谁,你说能再去比吗,以前是生活在江南古悠的环境中,自给自足的小安生活情趣,现在是物流供给超市的喧哗生活。说浮夸,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而感受相异。社会是必须进步,而思想认识从人文的观点来看可能是一种木讷。这个话题很大,在此不能展开相叙了,相信大家是会理解这种过程带来的各种感受的。

 






 你大约画了多少年了?


粗算有四十年了。以前称美工,但这埋头苦干也有十年认真画了吧。

 


 在这个十年里,你觉得你自己有什么变化吗?或者说对绘画的理解有什么变化吗?


十年来,几乎不闻窗外事,淡功名少利益,既然这样去画了,首先要对得起自己,对得起多年来关心支持我绘画事业的家人、老师、友人们。当然,由徐剑鹏老师推荐,邀陶咏白老师来指点一席话,虽几句,让我彻底醒悟。他说道:“冠群,你画了很多画,看上去只画了一幅画,要想到全国的画,要想到世界的画。”是啊,仅仅以素材去表达,是停留在原始题材上,让观者看到的实景,而非自己创造的绘画世界,因为绘画是再创造的过程,要融入自己的思想及感受,要有激情,要有浪漫的情怀去表达,自己的个人面貌,光描描画画真的是不够的。想着绘画的深度、高度、精度去努力,为此天天寻变化,时时弄变化,在万变中追寻自己。

 


 建议你打开视野?


后来,又来了一位老先生,苏州的陆家衡先生,他也讲我的画人文气质还是差了点,画的很像,只能骗骗外行,你要走艺术这道路而有作为的话,还得把步子放开,把心胸打开,也就是说打开视野,又进入一个新的高度。北京,有几位相识的老师,也常提醒我,要以书写的笔墨来作画,反复研习好的书法作品。初试下来,果真有意思。

 





◎ 如何加强那个人文气质?


中国画的传统基础,可借鉴书法用笔之情趣,黄宾虹先生的理论,纵观历史过程,着重借古说今之法,我认认真真地把他语录细细抄了一遍,平时通过观看中国历代书法及绘画的笔墨技法,应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去,前人书画留下了珍贵的东西,确实有道理并影响着我,但是你不能去搬它,你只能把它的思想、理论的基础去用好来打造自己是有点用的,你去搬摹就没什么意义了(除了适当的研究)。江阴书画前辈们几位老师也常来指点,让我笔墨里多一些书画味道,如书法之阴阳顿挫之变化,如画始于一根线,是有生命的,是时空的,这之间包罗万象,他里面有细有粗,浓淡相宜、虚实相依、时空横过,我曾想到,但刚刚感悟。当然,文人画,不仅表面上的东西,更重要是你胸怀中的笔墨沟壑。

 


 那你是怎样理解吴冠中画的江南?


吴冠中先生也是出生在江南的。他肯定更理解什么是江南的味道,实际上江南大多数人勤奋而朴实,平和而细腻,这从吴老先生画风中清晰观察到,不多的笔墨色彩,充分表达了江南这种情味。当然,吴老借古写今,洋为中用,独创一帜的画风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很多的回忆,江南的记忆。

 



 如果从个人的艺术喜好来看的话,你说你比较喜欢宋画,你一般会怎样来看一幅宋画的优劣呢?


这是个大问题,我只能浅表来回答。宋画,关键是他的哲学、文化、思想方面有很高的境界,当时代表着统治阶层的态度。而宋画的技法更是精湛,不仅是画,更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。一般来讲,技巧可以解决,思想问题要解决就不是那么简单了,包括哲学问题要打通更是艰难,因为宋画大多数在写心灵。

 




 

 那你后面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打算,就是有什么念头?


往后我肯定是要把笔墨放开,大胆尝试新的画法,当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可能借鉴西洋绘画的一点技法,借鉴前人文人绘画的境界,借鉴老先生们的创作精神,以小的题材画出大的感觉来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江南,依然是江南,放情地去写她了。撸起袖子,挥毫泼墨,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说去吧!

 



文丨陈云昭  王方   图丨冯冠群


来源:江阴文艺

头条号
真美丽艺术网
介绍
更好的字画交流共享平台!
推荐头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