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店入驻
微信扫一扫打开
入驻好店
发布信息
微信扫一扫打开
发布信息
同城头条  >   >  往事回观:50年前的北大街
往事回观:50年前的北大街
2019年04月08日 12:38   浏览:120   来源:江阴老地方



长江滚滚东流去,它不远万里,浩浩荡荡,冲刷出这一片江南沃土。同时,由于江面突然狭窄,形成大江南北的阻隔和对峙,自古至今,江阴就确立了它的历史地位:既是南北商贸重地,又是军事要塞。在冷兵器时代,这里就是兵家争夺的古战场。处在南北水陆交通要隘的江阴,当然是商家的首选之地,也是古代杰出人物的辈出之地。吴季扎在此演绎着礼仪教化,引来无数人物在此开疆辟土,在此贸易。人文和商贸成为江阴巍然立足于江南的理由,他们的事业和成就被写在地方的青史,彪炳和激励着后人在各自的事业在扬马催鞭中奋进。


人文荟萃的江阴城,是农耕文化的集散地,也是封建伦理的教化之地。在千年的历史上,有三个地方是我们的骄傲:1是学政府所在地,这是城市中心的灵魂;2是南门的漕运文化,这是国计民生的要害;3是地处北门与大江连接之地的北大街。这三驾马车驱使古暨阳,后来的江阴在江南历史上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,也是这一块热土兴旺发达的源泉。


提及北大街,老人们好像有说不完的情感,它虽然目前已经彻底衰退,但是它仍旧是一杯甘甜的陈酒,使老人们记忆犹新,每每津津乐道:北大街就是值得人们怀念的,富有江南特色的,曾经繁荣昌盛的著名街道。青年人好像也很惊讶:如今衰败的一条小街,怎么会在江阴的历史上不可替代?一定有很多令人想知悉的好故事吧。现在,我在北大街社区党总支的支持下,经过采访和现场拍摄,来和我的朋友和网友们回忆那50年前的北大街范围内一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的基本情况。这里要说明的是:我是特指1960年左右那一段时期,根据我个人的回忆。如有不当,请勿吹毛求疵。


北大街,南北走向,大约1500米左右。它北至老浮桥东堍,南到现在的五星桥东坡。


我们从北大街的西侧开始-从北向南,一一叙来:

在北大街和北横街交接的路口,那是民居,几户人家的旁边,是益茂茶食店,有3家门面,全部是排门。这里常年供应茶食,副食,主要是糖果糕点一类,有菊花酥,麻饼,水桃酥等,以及各种糖果和瓜子。这里是原来饮服公司的门店,到了近70年代,改为五金交电商店,主要是卖洗衣机,电风扇,鼓风机之类的电器。


旁边,是一位王姓的裁缝店。老王的裁缝技术精湛,他为私人做衣裤,选料严谨,做工考究,节省衣料,去做衣裤的大都是女子,由于他技艺出色,做出来的毛料衣裤很受欢迎,所以,他们的门店生意很好。在50年代,花裙子和前苏联的连衣裙—布拉吉是广大女子的喜欢的样式,来他们家店里做的就门庭若市,许多瓷厂和纺配厂的女工经常来做衣裤。


走过几十米,就是著名的“同德堂“药店。这是一家国营药店。这里除了供应西药之外,主要是为病家熬制草药,配中药。这里前面是店,后面实际上是中药加工点。有几百只抽屉,放着各种各样的中草药,供应千家万户。


前面就是在北门有名的豆腐加工厂,周老板在此加工豆制品,50年代后,由人力转为机器加工,使用马达等电器,每天的豆腐,豆腐干,油丝,油胚,百叶,粉皮的加工量惊人,供应城乡市场。每天清晨,来买豆制品的城乡居民不少。大约在70年代这个企业才歇业。


隔壁,是原江阴县果品公司的所在。这里是全江阴城乡水果集散地,各地的四时水果都在此进货和售出,批发,是国营企业。这里的采购、销售、存运、储藏的量很大,每天来来往往的板车极多,业务很繁忙。


紧接着,就是原澄江镇7管区的行政、办公地点,这是居民们集中开会,学习毛选,进行思想教育的地方。此后新造4层楼房,改为北大街社区的办公地点,2008年之后,社区搬迁到君山路,现在这个地方是一家幼儿园。

(原澄江镇七管区旧址)


往前大约10米,就是一家废品收购站,是日杂公司的下伸点。主要是收购废品-旧书报、废铜烂铁等。有工作人员3人。当时我不懂收藏,那一个个真的铜板,铜水壶和水烟筒,看着无人问津,没有收藏,想想后悔。


再向前10多米,就是定波闸,在定波闸下面,就是北门菜场。这也是蔬菜公司的下属门店,常年供应。在店门口,就是有名的澄江桥,说是桥,其实是几块巨大的石板拼接而成。就在桥的西面,是闻名遐迩的关帝庙。据说,那里除了关帝庙,里面供奉着武圣关羽,周仓和关平。桥下还是有一座小桥。这就是”桥下桥“的来由。定波闸,节制着来自运河和长江的水流,既有防洪作用,又要负责乡区农田水利安全。每年夏秋季,定波闸开闸,激流滚滚,水势凶猛,潮水急泄而下,巨浪滔天!方圆几里地都能听到激流翻滚的巨大声音。在水波翻滚的激流中,各种鱼类在逆水而上,周围的人就用海斗捞鱼。白鱼、鳊鱼、鳗鲡、鲤鱼等都有!关键是要在适合的地方把海斗及时捞取。

(定波闸)


往前,是现在已经消失的”璋节弄“。在弄里,走进去大约20米,就是与江阴利用纱厂相邻的原桃园水运码头。由江阴开往乡区和无锡的轮船在此起运,停靠。1966年和1968年去吴县,吴江插队的知识青年就是在此上船开出的。


北大街最南端的北沟弄,就在现在的五星桥东坡。这里原来是城墙澄江门的护城河所在地。之前,这里有小书摊位,有施家的棺材店。大约53年,城墙拆除。北沟弄已经不存在。


我们开始到街道东半部:

现在我们吃的大饼,在朱麻子(居民们的亲密称呼,他也接受)的大饼店,叫“麻煎糕”,油条叫“油炸桧”。他们一家世代都在北大街的北端开店,供应早餐。他们的生意很兴隆,每天早晨有大量居民,农民来买,而且质量很好。尤其是“麻煎糕”,表面的芝麻,一口下去,口里香喷喷的。那时,大饼每一个2分,一两粮票,油条3分两支,一两粮票。此外,蒸饭每一个5分,也是一两粮票。


越过君山弄,就是益丰荣副食店。这是一家在北门首屈一指的中型国营副食商店,门面较大,有大约8位营业员。除了副食油盐酱醋之外,还有糖果副食、南北山货。从解放后,到现在,这一家店还在营业,80年代改制后,由私人承包。现在他们的货品都是潮流时尚的,副食,米面和小电器都有。

(益丰荣副食店)


走过童元文诊所,那是一家私人小诊所,主要是治疗小儿疳积,挂盐水医治小毛小病一类的医疗小铺子。


旁边是一家摇面店,我们看到那个时候摇面全靠手工操作,很累,工作效率不高。直到近70年代才改为电动机代劳。这家面点主要供应附近居民,饭店,小吃店,面条和馄饨皮子供应量很大,有3位中年妇女在营业。


浮桥饭店,开始在北横街,由于地方狭小,后来搬到北大街。这是一家很大的饭店,不下300平方米,日夜供应米饭和面点。这里的红烧黄鱼,过桥鳝丝,清蒸鲥鱼,白鱼,红烧河豚,面点中的鲜肉小馄饨、鳝丝面、盖浇面,韭菜馄饨、开洋馄饨、各色炒饭等常年被食客美誉,它也是北门主要的大饭店和有名气的饭店。现在,这里被改为渔具商店,还开着,老周是店主。

(原浮桥饭店)


张汉民心灵手巧。他的文具修配店,为居民修理钢笔,刻印公章和私人图章。也修理手电筒,卖文房四宝。他卖出和修理的钢笔,有些是关勒铭、派克等名牌,有些是铱金笔,有些是昂贵的金笔,很值钱。那时没有圆珠笔,因此去修理钢笔和雕刻图章的客人较多。雕刻公章要公安部门批准。


现在,眼前是原江阴鱼钩社,后来的江阴纺配厂。这是一家集体所有制工厂,有几百职工,开始主要生产鱼钩,后来由于市场需要改为主要生产打结刀,用于纺织工业。在厂里,有高高的水塔,80年代企业搬迁后,水塔拆除,现在企业划归江南模塑集团,在东郊开发区正常生产。


几户人家前面,是管姓老板经营的陶瓷商店。以前,没有自来水,吃水要到浮桥河里去挑水,水缸是家家户户必须的用品。在陶瓷店,碗具、酒缸、花瓶、茶壶、痰盂、大小水缸等陶瓷用品应有尽有,企业生产需要和老百姓腌菜和日常生活少不了。


过了几米之外的大纶布店(后文介绍)。经过光孝巷,就是江阴县生产资料门市部北门店。这是归日杂公司的门店。供应笤帚,桐油,农具、扶梯、竹木器等人们生活必须用品。这里面积很大,仓库也是货源充足。现在这里还有私人承包,还是供应日杂用品。

(原生产资料部北门店旧址)


几家人家前,是开了几年的“金记女子浴室”-就在小弄巷口。那时,女子洗澡没有现在的条件,于是金家一位女子私人开的浴室就应运而生。这里备有50多只木盆,洗浴的女子带好替换衣服就可以化1角钱去洗浴。本来是为民服务的好事,可惜好景不长,没有多少年,就关了,不知为什么?


尹家弄到了,北大街小学就在前面不远处(后文介绍),穿过学校,是季家弄和丁家弄。这里在建造北大街菜场后就没有了,只剩下依附在菜场北侧的空地上的一小段。

(北大街操场)


向南,走过小学,就是有名的澄江饭店(后文介绍)。在它的南面,定波闸东侧,是一家专卖芦菲、砖瓦、铅丝和其他建筑材料的商店。这里不大,有4位营业员,也是日杂公司的门店。许多居民、农家建房,都要光顾此店,生意不错。


北大街东侧的南面顶端,原来是一片空地,后来在80年代,有城西街办的县前街居委会在此办公。属于澄江镇五管区管辖。由此向前,就是现在的环城北路,不属于北大街范围。


  

最后,我将重点介绍介绍在北大街的北大街小学、大纶布店、钱土公议所、原江阴酿造厂、原江阴藤竹社、澄江饭店。


在古老而当时繁华的北大街,有些历史遗存,也有一些随着时代的变迁,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消失的地方。



大纶布店


 大纶百货商店,是一家地方国营企业。在解放后,考虑布局合理,这里就有了专卖百货,文具用品和丝绸布匹的中型商店。之后还卖书籍等。小百货品种很多,但是最受欢迎的是附近厂家的女工们喜欢的丝织品和零头布。商家也故意多进花布,满足她们的需要。到90年代,这里停业,有私人在此来开棋牌室。

(大纶布店旧址)



原江阴酿造厂


在北大街中部的尹家弄旁边,是原江阴酿造厂。这里原来是生产酱油,萝卜干和其他酱产品的企业,属于商业系统。在工厂里面,有一只只大缸,和深深的水泥池子,用来发酵,腌制酱菜一类的产品。生产繁忙的时候,萝卜来不及处理,于是发动附近居民帮助“切萝卜”,大约每切一担(100斤)付给劳力费1元。


当时最多的,能一天切500斤左右。能拿到5元钱,也是一笔很大的进账。在北大街菜场建设的时候,没有多少时间,企业解体,现在已经荡然无存。



北大街177号


这里有一间清末中西合璧的建筑,那就是在今4月30日年被列入江阴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钱土纱公所。它是五开间两侧厢楼房。原来是那个时候,经营土产、棉纱的行业办公的场所。据了解,在那时,经营土产,食盐、棉纱,夏布等一般不用现金,而是用银元、棉纱结算。也许这里是一个交易平台。


这座建筑富有古建筑的风味,有精致的雕花,大门则是石库门。在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被国民党的侦缉队占领,到了解放后,李泽生将它改建为成为一家小医院,附近的居民称之为“联合诊所”,业务归原澄江医院,现中医院管理。后来,医院搬迁,有13户居民陆续在此居住。现在,被列入地方文物单位之后,已经修饰一新,里面富丽堂皇,派有专人管理。



原江阴藤竹社


它位于北大街小学的斜对面,藤竹社存在时间不是很长,主要是一些工人做藤椅,藤凳,藤沙发和其他藤制品。有工人20多个。编织一个好的藤产品,需要很高的技巧,因此这里的工人都是能工巧匠,产品也是有很好的销路。



原澄江饭店


澄江饭店在定波闸东的对面。由于紧靠澄江桥,因此饭店也起名澄江。这里的建筑是仿古结构,与城内原广播电台的“虹溪小筑”是一模一样的结构,好似孪生姐妹。这里雕花回廊,古色古香,极富江南古建筑的韵味。澄江饭店曾名噪一时,是北门地区餐饮的老大。在此,各色名菜,名点,四时风味,地方特色菜肴有些名气。令人痛心的是,不知什么原因,要把它拆除。我也很难理解,是不是败家子的行为?这也给后人一个教训:祖辈的遗产,是不能乱来的,否则,拆房的人将受到报应!



北大街小学


江阴学校中的老祖母。它当之无愧!原君永小学,于1847年(清道光年间),富有教育眼光的江阴知县王清渠倡议创办私塾,北外人士纷纷响应,捐助经费,典屋办学。置滩田412亩,教室9间2侧厢。名字取“君山”和“永定”各取一字。君永小学就此诞生。1912年,君永学堂改名为“第七初等小学校”,因此,附近居民都称它为“七校”。直到现在还有老年人这样称呼。1937年,日寇侵华,学校被迫搬迁到上海余姚路,陆君秀校长在上海奋力重建君永。上海的君永,共招收学生400多名。直到1944年秋季,抗日战争将胜利,君永回到江阴。1958年,君永小学改名为北大街小学,一直到今天,发展成为在本地名气最大,资格最老的小学。在这个学校里,是人才辈出,教育质量为先。这是江阴的知名教育机构,也是江阴人民的骄傲。我在63年毕业那时就有班级18个,可以说在当时是规模巨大的学校。在这里,有我亲爱的蒋永真校长,陈荣卿教导,尹寰老师,张在英老师,吴心谋老师,潘秀珍老师,聂子训老师等,他们都是留在我心目中的好园丁。1998年,我们6甲班的几位毕业生去金坛看望尹寰老师,不巧的是,他刚刚去世,家人在为他守灵。我们顿时潸然泪下,尹老师,你是严师,也是我们敬仰的老师,我们记得你的音容笑貌,尽管你对学生要求严格,平时不言苟笑,但是,我们不会忘记恩师! 

(原北大街小学正门)



结语

一条说不完,道不尽的北大街!还有许多事,如大纶百货,现在的新华浴室的前世今生等没有仔细讲述。这是历史给这一条街道的机遇和名声。这一条街道的昔日,集中体现了江阴的豪迈和奇迹。在它的聚集下,它给江阴及其附近地区留下了“人心齐,民心刚”的非凡气度。它曾经是江阴的精髓所在,既平凡,又伟大。它是江阴从古至今人们深切怀念的历史记忆。尽管北大街已经衰落,甚至我每次路过不忍卒读它的现在的颓废样子,可是我还是要告诉我的朋友们,网友们:北大街本身就是江阴发展过程中的辉煌一页,不会枯黄,不会褪色,不会消弭在我们子孙后代的印象中!后人将永远铭记它在江阴的历史地位。北大街,何时迎来你再度腾飞繁荣的那一天?我们翘首以待!希望这一天早日出现在我们和我们后代的面前!

.

.

.

.

END



近期精彩文章

(可点击阅读)


江阴老地方│北漍老街

同兴里·古今

江阴非遗│黑杜酒

江阴历史│抗清八十一日

1997年的江阴江阴单行道三维图

用乡愁符号诉说“曾经的江阴”,江阴乡愁文化尽在《寻找江阴老地方》。


乡愁江阴出品

丈量江阴 生态视角 人文关怀

支持原创 以情暖人 以文抒忆


长按上图,识别二维码关注《乡愁江阴》
所推送的文章并不代表本公号观点,请和谐留言。

您有任何想法或建议,欢迎供稿,

请加小编微信号:ericzhangyibin

图文来源│缪良璞

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

头条号
江阴老地方
介绍
推荐头条